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3日讯 “前天才做的手术,昨天就能下地行走,今天就能出院了!”3月2日上午,医院古田院区脊柱外科病区住院的刘爷爷逢人就竖起大拇指。岁的刘爷爷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。虽已百岁高龄,但身体健朗。半个月前,他突然感觉腰背部疼痛,在家休息了十多天也没有缓解。“走路、弯腰都不行,躺在床上翻个身都疼。”2月27日上午,疼痛难忍的刘爷爷被家医院古田院区。脊柱外科门诊医生接诊后给他做了详细检查,发现老人的腰椎发生了压缩性骨折。“没磕碰也没摔,怎么会骨折呢?”家属很是疑惑。随后的骨密度检查显示老人有严重的骨质疏松,疏松的骨头受到一点小的力也可能发生骨折。如果采用保守治疗,需要继续卧床休息4—6周。长时间卧床可能会加重骨质疏松,导致骨折不愈,同时还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、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,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。这对岁的老人来说,很可能是“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”。“还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来维修加固椎体。”脊柱外科主任赵志刚给老人和家属吃了一颗定心丸。赵志刚介绍,这种情况可以经过皮肤向骨折椎体注射骨水泥,增强病椎的强度和刚度,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。迅速缓解疼痛,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,尤其适合不宜长时间卧床的高龄患者。主刀医生马中希找到刘爷爷骨折的腰椎后,在合适的位置入针,针孔顶端有球囊,将球囊吹大,把因骨折挤压在一起的腰椎撑开,然后再注入“水泥”固定。用时不到40分钟,手术顺利完成。术后,刘爷爷感到疼痛迅速缓解,第二天一早就能下床行走的他高兴不已。打了骨水泥后,刘爷爷的腰背疼痛立即缓解。赵志刚解释,由于骨质疏松、骨质强度下降,老年人的骨头像干枯的树枝一样容易折断,有时一个轻微用力,比如提个水桶、弯腰甚至打个喷嚏、咳嗽,都会发生骨折,以手腕、髋部、腰椎居多。他提醒,高龄人群,如果出现驼背、变矮、骨头疼痛,就要警惕是骨质疏松。预防骨质疏松症,保持多钙、低盐、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。老人因为生活习性的缘故,缺乏日照,对钙的吸收也不如年轻人,平常尽量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接受适量的日照。另外,老人的居所要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,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。建议一般女性45岁过后,男性50岁过后,每年查一次骨密度,评估骨量的情况。(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陈梦圆 徐昊 许闫严)更多精彩内容,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大武汉”客户端。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hophm.com/zzyfl/14899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