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椎作为人体骨关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人体躯干活动的枢纽,承担着支撑和运动的功能,过度的活动与超负荷的承载,都会加速腰椎的老化,严重时便会引起腰椎退行性疾病,出现腰椎疼痛,影响工作与生活。

据国家卫计委统计,截至年,我国腰椎疾病患者已突破3亿,其中50岁至60岁人群中,患病者比例达71%,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比例更高达82%。

腰部疼痛常见疾病

慢性下背痛

慢性下背痛的定义是指超过三个月以上的腰部疼痛,疼痛可能为持续性或间歇性、轻微或严重,而且通常由某些姿势或活动所引起。

约有七成的慢性下背痛是下列原因所造成:腰椎间盘扭伤或破裂、小关节面的问题,或是骶髂关节或韧带扭伤。

▲上图为髂腰肌,连接腰椎、髂骨以及股骨

小关节面痛较常见于年长的病患,通常在直立活动时会加剧。轻微的动作像扭转腰、打喷嚏、举物或久坐,有时会使疼痛复发变得更严重,背部会有无力或不稳的感觉(一般称为腰部不稳定)。

慢性骶髂关节痛也会造成下背痛,不过疼痛的位置会在臀部而不是腰部。有时疼痛会有电传感或会传到腿部,像是坐骨神经痛,通常这是由于椎间盘伤害所引起的,这些的疼痛会有神经痛的特征,例如烧灼感。

▲上图为椎间盘结构

椎间盘突出

椎间盘是像三明治—样夹在两块脊椎骨中间的盘状软骨,负责吸收震荡的力量,外层强韧的纤维环包住柔软胶状的中心。假使外层发生裂伤,会让中心的流质向外突出,可能会压迫到源自同一节脊髓的脊神经根。

任何会增加椎间盘受力的活动都可能是原因,最常发生的部位是下背部颈椎次之。老化所带来的磨损与裂伤,则是助长椎间盘突出的原因,假使中年人突然弯腰或是提重物就可能发生。

▲椎间盘突出过程

症状会依发生的位置而有不同但多半会有剧烈的疼痛与活动受限。发生在下背部者,疼痛常来自深层且不易缓解,可能延伸到髋部、腹股沟、臀部与腿部,也可能合并坐骨神经痛(一种延伸至腿部的剧痛),可伴随麻木或针刺感。发生在颈部者疼痛多半蔓延到肩膀。手臂与手掌,使头部难以转动,颈部难以前弯或后仰,症状通常是单侧分布。

▲上图为正常脊柱与側弯脊柱对比

脊柱侧弯

脊柱侧弯是因生长异常使得脊柱往侧面扭曲,轻微者可能几乎没有症状。通常也不会被发现。严重者虽然不太会感到疼痛。但会造成患者的姿势异常,甚至有呼吸与行走困难的情况。

假使左右腿长度不一致,可能造成脊柱向侧面弯曲,。真正的结构性侧弯通常起始于婴儿期或青少年期,前者可能会变得非常严重,后者则因快速成长而恶化。

当孩童站立时变得驼背、侧弯或者两侧肩胛骨位置不对称,可能是脊柱侧弯的症状,有必要接受检查。此外扭曲的脊柱使得身体的肌肉必须更用力来维持姿势,可能会引发轻微的姿势性疼痛。

慢性坐骨神经痛

当下背部的椎间盘压迫坐骨神经时,疼痛会跑到单侧腿部,可能伴随著神经根的木或刺痛感。这个位置的疼痛称为坐骨神经痛。正常来说疼痛会在3-6个月内缓解。如果持续得更久,就叫做慢性坐骨神经痛。

慢性坐骨神经痛成因,可能是脊椎中央或侧管神经狭窄,或是梨状肌刺激神经。

慢性神经根疼痛症状,与急性神经根疼痛相似但较轻微。脊神经和脑部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,会造成神经相关(即神经病变)症状,如烧灼感。

▲上图为错误与正确坐姿

尾椎痛

尾椎位于脊椎末端,由3-5块脊椎骨融合而成。发生于此处的疼痛,可从轻微不适到突然发作的剧痛,或恼人的疼痛都有。这些状况统称为尾椎痛,通常在坐下时会被引发或使其加剧。

尾椎周围的疼痛与触动可被许多不同的原因所诱发,例如长期承受压力后带来的肌肉紧绷,或者重击,跌倒后造成的韧带受损等。但总而言之,多半都和极长时间的固定坐姿有关系。也有不少妇女是由产后开始发作。

坐下时会感到极度不舒服,通常会觉得疼痛。维持同一姿势坐越久疼痛越明显。尾椎部位也可能有发炎和瘀伤的情况,有时排便会引发疼痛,或者令性行为不易或不适,对女性尤其如此。医师会借由理学检查做诊断,假使有骨折的疑虑,可能会安排X光检查。

腰痛姿势评估

当此重力线通过颞骨、肩膀尖峰、股骨大转子与膝关节、外踝稍前方为理想的正确站姿,骨盆在中间位置(NutralPosition)不过度向前或向后倾。

▲错误的姿势类型

肌肉失衡情况一:

1)肌肉变紧张的肌肉主要为,腹直肌、腹内斜肌及腹外斜肌的上部纤维,肋间肌,髋部伸展肌群,和腰椎下部伸展肌群;

2)肌肉变松弛的肌肉主要为,腹直肌、腹内斜肌及腹外斜肌的下部纤维,胸椎下部的伸展肌群,髋部屈曲肌群

肌肉失衡情况二:

1)肌肉变紧张的肌肉主要为,脊柱屈曲肌群(腹直肌、腹内斜肌及腹外斜肌)及髋部伸展肌群(臀大肌);

2)肌肉变松弛的肌肉主要为,脊柱伸展肌群(竖脊肌)、髋部屈曲肌群(股直肌、髂肌、腰大肌、阔筋膜张肌)。

全身振动训练改善腰痛机制

俗话说“十人九腰痛”。腰是人体最重要的连接部位,支撑着身体的平衡,人的好多活动都需要腰部来支撑。如果我们的腰椎受到伤害,腰酸、腰痛等腰部问题会随之而来。

腰椎图

腰椎常见的症状及表现

1、腰肌劳损:能摸到、有压痛

如果感觉腰痛,而且能够摸到,可能是腰肌劳损。

2、腰椎间盘问题:位置很深、活动受限

感觉腰部很痛,无法弯腰,但触摸时没有很明显的痛点。这往往是腰椎间盘引起的牵扯痛,或者小关节紊乱引起的疼痛,确诊需借助核磁共振或者CT。

3、神经受累:腰疼伴随下肢放射性痛

放射性痛就是沿着腰,一直到大腿、小腿,甚至足背、足底一条线的疼,或有麻木、下肢无力等症状,这些情况都有可能是神经受累所致。医院检查压迫程度以及压迫位置。

关于腰椎的问题回答

1、我最近突然腰痛,是不是得了椎间盘突出?

答:导致腰痛的疾病有很多种,比如急性腰扭伤,腰肌劳损(其实腰肌劳损也不能算病名),腰痛未必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。

有一个可以大概来判断腰痛的性质:如果疼痛的部位是在脊柱一根线上,或者与腰痛出现的同时,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腰椎活动受限,通常为腰椎间盘突出;如果疼痛主要在脊柱旁的肌群,那么腰肌劳损的可能性比较大。

2、如果不把突出的椎间盘拿掉或复位,腰就会一直痛吗?

答:首先,要确定目前的腰痛症状是不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导致的。你的腰椎间盘突出很可能已经很多年了,而腰痛却是最近才发生的事件,去医院CT检查到的椎间盘突出,很可能并非目前腰痛的“元凶”,而只是目前腰痛的“替罪羊”,如果是这样的情况,那做手术显然是无效的。

退一步讲,即使此次腰痛与椎间盘突出相关,治疗上也并非一定要手术。因为“腰突症”导致腰痛症状的产生,主要原因并非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“压迫神经”引起,而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打乱了局部的平衡,造成局部的炎症反应,乃至全身的免疫反应而致病。所以,保守治疗在多数情况下也可以缓解症状,解决病痛。需要动手术的“腰突症”是少之又少的,手术治疗是在其他治疗措施都无效的情况下,迫不得已才会考虑的手段。

腰椎病变图

3、体力劳动者容易得腰突,坐办公室的怎么也中招了?

答: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的机体会逐渐老化,原本很有弹性的椎间盘会脱水从而弹性减弱,这样在出现一些突然用力的情况下,就非常容易造成椎间盘突出。体力劳动者当然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,“坐办公室”的白领未必就会幸免。

事实上,我们临床发现,50岁以上的人,医院做CT检查,几乎每个人都会发现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,“腰突症”几乎就像我们额头上的皱纹一样普遍。但并非每个人都会由于椎间盘突出而出现持续的症状,没有症状其实就不需要治疗。

八个动作在侵蚀腰,你是否还在做1、蹲

下蹲时过猛,或使用不正确的蹲姿,也容易拉伤腰部。

正确蹲姿:下蹲时,两腿合力支撑身体,头、胸、膝关节在一个角度上。高低式蹲姿,最利于腰部健康,右脚在前,左脚在后,两腿靠紧向下蹲,右脚全脚着地,小腿垂直于地面,左脚跟提起,脚掌着地。

2、半躺

半卧位时,腰椎会因缺乏足够支撑,导致原有弧度被改变,让椎间盘所受重力不断增大,诱发椎间盘突出。腰椎有正常的生理曲度,正常情况下,腰椎的受力点一般在腰4、5和骶1位置。半卧位时,后腰悬空,腰椎处于折角状态,又没有支撑,上半身的重量全压到了腰椎这一个受力点上,肌肉、韧带处于松弛状态。失去原有的固定作用,脊柱易出现变形,生理曲度变直,久而久之会造成连接腰椎的椎间盘膨出。

建议:睡前看书别超过15分钟,或改成将一腿弯曲、另一腿伸直的姿势,数分钟后交换,避免压力集中在一个点上,导致肌肉疲劳。

3、趴

趴着睡,会加大腰椎和颈椎压力。有背痛或颈痛的人尤其不能趴着睡,要正躺或侧睡。要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,不能让颈椎悬空,还应避免床垫过软,否则无法支撑脊椎。

4、坐

人平躺时,腰椎间盘承载的压力最小;站着时次之,此时头、躯干、上肢的重量最终传到脚弓;前倾坐位时,头、躯干和上肢的重量集中在腰椎,只有这一个孤零零的支撑点,此时腰椎间盘承载的压力最大。坐的时候歪歪扭扭、前弓后背,会导致腰肌劳损、脊柱弯曲、近视等问题。

错误坐姿示意图

正确坐姿:腰背挺直,和大腿成90度角,头和腰椎的重心连线应垂直于地面,腰要有支撑。好的靠垫,应该是中间突出,上下为圆弧过渡,并且要有一定的硬度。没靠垫时,臀部要把椅面坐满,让腰椎有依靠,千万不要悬空。

正确的坐姿

5、站

常见的不正确站姿,主要是含胸屈颈、双肩耷拉,身体为了平衡,肚子会凸出来,这时上半身的力量会压迫在腰椎上,这样很容易压迫脊椎和周围神经,影响心肺功能。长期如此容易腰酸、腰椎长骨刺或滑脱,膝盖也更易老化。

建议:少穿高跟鞋,抬头平视前方。因此,站立时腰部要保持平直,从侧面看,耳、肩、髋、膝与脚踝应该处于一条线上,骨盆稍向前倾。

6、提

很多人都喜欢用一个手提重物,这样容易使一侧腰肌受损而引发疼痛。

正确的姿势

正确方法:两手分摊重物力量,让腰椎均匀受力。提的东西也不能太重,蛮力最伤腰,搬重物最好借助工具。

7、弯

直接弯腰穿鞋,腰椎承受的压力很大。

建议:找张椅子坐下来,或者整个身体蹲下来穿鞋,避免腰椎受伤。弯腰搬重物,会让腰椎很ldquo;受伤rdquo;。正确姿势是蹲下拿稳物品后,再逐渐站立。

8、快

很多人早上醒来就从床上弹起,哪怕是年轻人也很容易闪到腰,因为躺了一晚,僵硬的肌肉还没放松。

建议:起床时先翻身侧躺,然后用手部的力量将上半身撑起来,再把脚移到床外,放在地板上,慢慢起身。

不同姿势时腰部受力表

不同姿势腰部受力表(单位:公斤)

△平躺时腰椎受力最小,大约25公斤。

△侧躺时腰椎受力大约75公斤。

△站着时腰椎受力大约公斤。

△坐着时,上半身直立状态下腰椎受力约公斤。

But,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,上半身前倾会腰椎受力增大很多!

站着身体往前倾时,腰椎受力变为公斤;

坐着身体往前倾时,腰椎受力增大到近公斤。

为什么身体前倾会使腰椎受力增大这么多?

因为在上半身是前倾状态时,头部、上肢以及躯干都以腰椎为支撑点,使腰椎间盘负荷了最大的重量。

另一方面,这张表也告诉我们,平时往坐着往前倾感觉到的舒服都是假象。我们平时埋头工作学习,在超市里往前探身倚着购物车,都在对腰椎施压,很容易造成腰部损伤。

很多不良习惯也伤腰

除了身体前倾,还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对腰部造成伤害。

1

沙发里半躺着

从前段时间特别火的「葛优躺」,就知道大家都喜欢在沙发里半躺这个姿势。

但是,半躺着时身体的肌肉和韧带保持松弛,不再起固定作用,从而使脊柱由自然弯曲变直,时间长了可以间接引起腰椎间盘突出。

2

缺少运动

不运动的人发生背痛的几率较高。长时间不进行运动锻炼,会使肌肉力量减弱,从而对脊椎的保护能力也变差。

3

穿鞋不对

建议:穿平底鞋时垫足弓垫;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时选择鞋跟2cm的鞋子。

4

腰部着凉

久坐的人一般腰部的血液循环比较差,如果着凉了就可能引起腰痛。

温度较低时,血液运输比较丰富的肌肉部位可以勉强适应,血液运输比较少的关节部位适应力很弱,很可能出现腰腿疼痛。

我们平时要注意避免穿露脐装等太短的上衣,保持腰部温暖。

5

床不适合

正常的腰椎是自然向前、有一定的弯曲度。如果长期在硬板床上睡,会使腰椎弯曲逐渐变小,甚至消失,腰部肌肉纤维组织一直保持紧绷。一旦进行比较激烈的活动,就很可能引发急性腰间盘突出。

此外,如果睡的床太软,脊柱会逐渐凹陷,发生形变,也会使腰部的肌肉始终保持紧张,继而减弱肌肉的拉伸能力。

到底怎么选床?躺在上面时腰不会明显往下陷就好啦~

6

弯腰干活

许多人在干活、做家务时习惯弯腰,经常一边用力地扫地拖地,这样会使背部受压变大。

最好拖地、择菜或者洗碗的时候保持上半身正直,不弯腰,同一动作别维持太久,适当休息,避免伤害腰椎。

7

背包过重

另外,体重与脊椎受压关系密切,所以体重越高脊柱受压越大,控制住体重也可以很好地给腰椎减压。

腰痛反复发作,究其原因,还要落在评估上。评估是治疗的基础,没有准确全面的评估,没有找到疾病真正的根源,自然也无法完全解决问题。

那么,究竟该如何对腰背痛患者进行准确、全面、思路清晰的评估呢?5大步骤,从浅入深,由表及里完成腰背痛评估!

1

造成腰背痛的16种因素

首先我们要明确,造成腰痛的原因有很多,在评估时,首先要排除掉那些无法通过保守治疗取得很好效果、甚至可能发生危险的致痛因素,我们称为「红色预警」。

腰痛评估中常遇到的「红色预警」有骨折、脊髓受压、脊柱关节炎,强制性脊柱炎、内脏疾病、全身性疾病,免疫系统疾病等。

排除掉「红色预警」后,我们要了解常见的、可处理的16种腰背痛因素的典型特征。

如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、椎管狭窄、腰椎滑脱、骶髂关节损伤等,还有相对少见的关节突关节、压缩性骨折、强制性脊柱炎、髋关节、软组织、腰大肌脓肿、纤维肌痛、蛛网膜炎、神经记忆印记受损。

造成椎管狭窄的原因有先天性狭窄、椎间盘突出、创伤(腰椎滑脱)、椎体增生、黄韧带后纵韧带肥厚、脊柱肿瘤、类风湿关节炎等。空间变小,卡压倒神经,因此伸展会减小椎管内容物从而加重症状,屈曲时椎管内空间增大症状减轻。此时就要特别鉴别清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,否则屈伸训练会适得其反。

在了解16种因素的典型特征后,我们进入正式的评估!

2

姿势评估与动作质量评定

姿势评估是每一位临床治疗师都必须掌握的,同时也是很能反应其专业能力的部分。当患者在椅子上等待、站立、随意的走动等,有经验的治疗师就能敏锐地从中捕捉大量信息,得到较为准确的判断。

在这一部分,按患者姿势可以分为坐姿评估、站姿评估、坐姿转站立位评估和卧姿评估4种类型。

我们这里来仔细讨论「坐姿评估」中的一个要点。

患者处于坐姿时,首先要观察其是否处于一种整体的屈曲状态,如果是,则提示他可能表现出屈曲不耐受。同理,表现出伸展不耐受的患者,可能将脊柱锁定在伸展位。

观察过坐姿后,再让患者坐直,来观察他是怎么挺直躯干的。此处有两种模式——

▼模式一

上抬胸腔,伸展集中在胸腰结合处,从而导致局部压力增大

▼模式二

利用髋关节屈曲,即骨盆前倾使脊柱从下往上伸展。利用的骨盆腰椎联动。

由于现代人久坐的特点,骨盆周围肌肉总处于紧张失活的状态,骨盆灵活性降低。在很多腰痛患者中,骨盆(髋关节)的灵活性又占据重要的部分。

模式二是以骨盆先启动,对于从日常生活中训练骨盆灵活性有很大帮助。

最近有研究表明,以上两种模式相结合可以使应力最小化,且能够避免疼痛。

在进行基本的姿势评估后,治疗师心中已经有了基本的框架。进一步的,为了更精确确定问题所在,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特殊检查,即激发试验。

3

腰背部激发试验

激发试验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疼痛原因。在腰痛激发试验中常用的有:针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足跟下落测试,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坐位弓背测试,针对腰椎滑脱或腰椎失稳的腰椎滑脱测试、腰椎剪切稳定测试,针对骶髂关节损伤的骶髂关节疼痛诱发试验等等。

这里,我们以「坐位弓背测试」进行详细论述。

▼动作要求:

Stp1患者坐位,从脊柱中立位到脊柱屈曲,即含胸驼背坐姿,给神经一个预张力

Stp2抬起一侧小腿,使下肢伸直,从腰椎以下使神经紧张

Stp3增加踝关节背曲,使神经进一步紧张

Stp4增加颈椎屈曲,使神经丛腰椎以上区域紧张

▼阳性反应:

如果在上述任何一个步骤产生症状,应立即停止测试,提示患者存在坐骨神经痛。如果在第四步,即颈椎屈曲后仍未出现疼痛或牵扯感,则可以认为坐骨神经不是病原组织,此时需要考虑其他可能,如骶髂关节、腘绳肌和梨状肌等。

其实该试验还可以作为促进整个神经滑动的技术,即我们常说的「神经松动技术」。但要注意,在其他运动中,屈曲体位是需要明确禁止的。

腰痛分类、姿势评估和特殊检查是每一位治疗师的基本功。而接下来的两部分内容——对腰椎稳定和肌肉耐力的评估,则是多数治疗师几乎不会考虑的“盲区”,也是真正体现其治疗水平高下之处。

为什么很多患者的腰痛缓解不彻底?

为什么腰痛容易反复发作?

这很可能是因为

你忽略了对腰椎稳定和肌肉耐力的评估!

4

腰背部功能检查

首先,我们要为大家介绍一个重要的概念——「脊柱铰链」,这是指承担更多动作力量负荷的节段,代表这里存在失稳,可能会出现疼痛。那么,该如何定性、定量地评估失稳呢?

这就需要用到「脊柱铰链」的检测,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其重要性:

▼案例展示

有两位腰痛患者,疼痛部位分别表现在腰2和要4。此时,你会怎么做呢?

一些治疗师会选择直接松解疼痛局部的肌肉(如直接放松髂腰肌),但却并未仔细考虑为什么疼痛会出现在腰2,或腰4部位。

而通过「脊柱铰链」检测,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失稳的具体部位,再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处理与训练,而非简单粗暴地进行大范围手法松解。

除了对腰椎稳定性的评估,对腰背部肌肉耐力进行评估也是十分重要的。

5

腰背部肌肉耐力

在传统腰痛的康复训练中,十分注重肌肉力量和核心稳定的训练。但有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许多肌肉力量强大的运动员、健身教练也会有腰痛问题,这是为什么呢?

但经过大量临床案例研究显示,腰背部肌肉力量与是否存在腰背部疼痛间,并无显著相关关系;反而在多数慢性腰痛患者中,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部伸肌耐力减弱。

因此,在进行腰背部疼痛评估时,应更多注重肌肉耐力的评估并加以训练。

6

重点总结

以上,就是一套完整的腰痛评估思路,我们再来总结一遍:

评估的第一步是排除危险因素,即所谓「红色预警」。接下来,对于治疗师常遇到的腰椎间盘突出、椎管狭窄、腰椎滑脱、骶髂关节等16种腰痛因素典型症状,要做到心中明确。

进一步,通过对患者的站姿、坐姿、卧姿、坐位转站立位评估,可以初步判断致痛因素,再通过激发试验来确诊。

最后,针对治疗效果不佳或腰痛反复发作等问题,则要求我们进行更精准、更高阶的评估,即对腰椎稳定和肌肉耐力的评估与康复训练。这也是最能反应治疗师水平之处,和各位治疗师应当精进的方向。

当然,在这套评估思路中,还有非常多需要我们注意的细节,如腰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的鉴别方法;腰椎滑脱、骶髂关节损伤等的具体症状;腰椎滑脱测试、腰椎剪切稳定测试,骶髂关节疼痛诱发试验等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;「脊柱铰链」的检测方法等等。

奉上腰背痛一览表格:

腰背痛,动作巧缓解

狗伸展式动作——零基础,可以养护脊椎的每个关节,人人都能做!

动作要点:在垫子上或者床上趴着,以双手或双肘支撑点,向上撑起头和上半身,背部自然向下弯曲。可以保持这个姿势看电视,每次3~5分钟,感到不舒服时及时停下来。

作用:这个双手撑头趴下的动作可以锻炼脊柱的每一处关节和神经根,能帮助恢复脊柱生理曲线。

提示

这个动作最主要的是保持身体放松,调整呼吸方式为腹式呼吸,吸气时鼓起肚子,呼气时收缩肚子。尽量不要在刚吃饱时做。如果在趴下时有腰酸的感觉,说明锻炼动作开始调节脊柱间盘了,动作简单,也要坚持哦!

可若能理解《解剖列车》(AnatomyTrain)的观点,从一个整体的视角来审视这一问题,不把视线局限在腰背的疼痛,就会恍然大悟:原来轻微驼背、腰背疼痛这些不适的真正根源很可能在前不在后,在腹不在背,在于身体前侧的肌肉如腹肌等的过度收缩强化紧张,而不在于腰背肌肉的主动劳累过度。

弯腰用的不是腰背肌?

许多人长期伏案后,感到腰酸背痛,便会下意识地觉得是这一部分肌肉使用过度,但若深入思考,便可发觉这一认识存在谬误。

肌肉是通过收缩来拉动骨骼运动的,当肌肉主动发力时,会缩短其连接两端的距离,举哑铃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自己肱二头肌的主动收缩。

而弯腰时脊背被拉长,真正发力缩短的是与腰背相对的腹侧(前侧)肌肉,这是仰卧起坐可以锻炼腹肌的原因,也是确认腰背不是引发弯腰动作肌肉的理由。

所以做弯腰动作的时候,疼痛区域的腰背肌肉其实并未得到主动的使用,相反,挺腰仰头才是它们收缩会产生的效果。

腰背肌没发力却会痛?

腰背肌虽然没有主动发力收缩,但却并非与弯腰动作毫无关系,解剖列车中前表线(suprficialfrontlin)与后表线(suprficialbacklin)的关系准确的阐述了它在弯腰动作中受到的被动牵拉作用。

依据它的观念可以将身体腹侧(前侧)的多块通过筋膜连接的肌肉视为一个整体,一条「线」,即「前表线」,而与它相对应的则是后背的「后表线」。

前表线收缩时产生一个弯腰的动作,而后表线收缩则会产生一个挺腰的动作,虽然这两条筋膜线的作用相反,但它们的两端连接部位相近。

两线的上端以不同的纤维走行方向汇入头皮筋膜,下端则分别附在足背(前表线)和足底(后表线),如果把身体躯干想象成一根木棍的话,它们两者就是连在木棍两端的两根橡皮筋,其中一根缩短,另一根就会被动的被拉长。

保持弯腰的动作时,前表线上的肌肉筋膜主动缩短,后表线上的肌肉筋膜则被牵拉变长。

持续牵拉会刺激后表线筋膜中的成纤维细胞合成各类纤维分子,新合成的纤维使得原本排列有序的细胞外基质结构趋于紊乱,这不仅增加了运动时筋膜间的粘连,妨碍了不同层次间筋膜的相互滑动,产生出额外的摩擦损伤,而且影响了原本高效有序的血管分布路线,部分细胞因此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。

额外的损伤与营养的不足都能刺激细胞分泌炎症因子,进而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,造成腰背部的疼痛。

如果常年累月的维持不良体位,前表线上的肌肉会因为长期主动收缩而得到强化,后表线的肌肉筋膜则因为被动牵拉而衰弱延长,即使在平时静息状态也会因为前后力量的不平衡而出现弯腰驼背。

腰背痛要拉伸腹肌?

生活中,当我们被腰背疼痛困扰时,常常只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中科白癜风微博
白癜风到哪里治疗最好
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hophm.com/zzyjg/8510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