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脏先天反常的超声诊断 概述 肾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,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、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,最后产生尿液经由后续管道排出体外;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。 肾先于性反常是胎儿出生时已存在的发育不正常,发病率高。可单独存在,有的为多发性泌尿系发育异常或合并生殖系发育异常。 (解剖示意图) 肾脏先天性反常 肾先天性异常包括数目、大小、形态、位置、轴向、血管、和肾盂的异常,常见的包括: 一、肾缺如:双肾出生不久既死亡;单侧可永久存活。 二、肾发育不全 三、重复肾 四、融合肾 五、异位肾 六、肾旋转异常 七、分叶肾 八、肾先天肾囊性病变 一、肾发育异常 [病理] 在胚胎形成肾原基、输尿管芽基后,受某些因素(如毒性或物理损伤或遗传)影响,停止发育或不按正常过程发育,形成的各种异常。双肾不发育40%是死产,能出生的新生儿也常在婴儿期死亡。 [临床表现] 主要见于单肾发育不全,多见于青少年。症状取决于异常程度程度,轻者可终身不被发现。但肾发育不全常伴泌尿生殖系统和其他部位先天性异常(如输尿管或肾血管畸形、肛门闭锁等)。单肾发育不全易并发结石、感染和高血压,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。 [超声表现] 1、单肾(孤立肾或单肾缺如)男多于女;左多于右。 ①患侧从肋膈角到盆腔扫查不到肾脏。 ②对侧肾代偿性增大。 ③可伴其他泌尿生殖畸形。 2、肾发育不全 也称小肾脏,是指肾脏体积小于正常50%以上,或双肾不及正常的2/3,但肾单位及分化正常。肾体积小,但结构正常,对侧代偿性增大。 3、肾部分发育不良 可节段性异常,上极多见,肾分叶少或正常。不易发现,可伴囊肿,若伴输尿管狭窄或巨输尿管易被发现。 (单肾) 二、肾旋转异常 [病理与临床表现] 胚胎发育期,肾门朝向前方,上升到腹部后,沿长轴内旋90°使肾门朝向内侧。因某些原因旋转受限,未达到正常位置,或超过90°。 除异位血管、条索压迫,尿流通过障碍外多无症状。 [超声表现] 正常肾门朝向脊柱前缘。分:①旋转不全(肾盂朝向腹前内侧);②旋转过度(外侧位);③反向旋转(背侧位)。 [鉴别诊断] 肾扭转时会有方位变化,但会有相应临床表现。CDFI:示动脉血流减少,舒张期血流消失,RI增大,静脉血流显示不清,及肾淤血。 应与肾或肾周肿瘤推挤肾移位鉴别。 (右肾旋转不全) 三、异位肾 [病理与临床表现] 胎儿期限肾胚芽在盆腔,随胎儿发育逐渐上升到正常位置。肾血管发育障碍,阻碍肾上升,或上升异常位置。 [超声表现] 1、一侧肾窝扫查无肾回声。 2、扩大扫查范围可在下腹、骶前或盆腔发现肾回声。 3、异位肾多体积小,也可正常。合并其他畸形可有相应表现。 4、交叉肾少见,胸内肾极少见。 [鉴别诊断] (一)、游走肾 ①变换体位或外力推移,其活动范围增大; ②可还纳到肾窝; ③肾血管位置无移位。 (二)、肾下垂 正常站立较卧位低但小于一个椎体。主见于瘦长型,女多于男。肾形态结构正常,活动度大于3cm或下极低于髂嵴连线。但须除外肾、肾上腺肿物及肝大的推移。 (三)、盆腔肿块 结肠肿瘤的“假肾征”区别。据形态、内部结构、血流鉴别之。 (盆腔异位肾) (左侧异位肾) (肾发育不全异位肾) (结肠肿瘤的“假肾征”) 四、融合肾 [病理与临床表现] 可有多种表现形式一侧肾横过移位并与对侧融合(横过融合肾);合并移位上下极融合(S型肾),全融合(团块肾);最常用见的下极融合(蹄型肾)。可合并其他或泌尿生殖异常。 [超声表现] 双侧肾在同或对侧融合,并有各自的集合系统。 1、蹄型肾:①肾低,长径小;②背部查下极接近中线呈倒“八”字形;③经腹脊椎、腹主前低回声“团块”,其与肾特点相同并连接融合。 2、S型肾:①双肾位置相差悬殊;②具有融合肾的表现。 3、同侧融合肾:①一侧肾轮廓大,拉长,外形不规则;②内可见两个独立肾窦回声;③对侧肾区无肾显示。 [鉴别诊断] (一)、胃肠道肿瘤呈“假肾征” ①回声特点不同; ②胃肠道肿瘤可测及两侧正常肾脏。 (二)、腹膜后肿瘤 不随呼吸活动,可测及两侧正常肾脏。 (三)、肾脏肿瘤 融合具备肾组织特点;肿瘤则不具备,同时应用CDFI观察血流改变。 (蹄型肾) (重复肾) 五、重复肾 [病理与临床表现] 重复肾多数融合为一体,表面有一浅沟,而肾盂、输尿管上端和肾血管可完全分开,自成一体。重复肾的输尿管变化较多,可部分和全部融合。重复肾上半部体积较小,功能差,引流不畅,易积水。常伴输尿管膀胱异位开口。男开口于尿道括约肌之外可漏尿;女性异位开口膀胱颈下伴尿失禁,常于婴儿出现症状。 [超声表现] 1、肾外形正常或似分叶状,长径增大。 2、内见两组肾窦回声。较正常小,互不相连,多有轻度扩张。 3、肾门扫查见两处肾门及其出入管道。 4、重复的肾积水则呈椭圆形,相连的输尿管亦积水扩张。 5、重复肾异位开口膀胱,可合并输尿管囊肿。 [鉴别诊断] (一)、双肾于畸形:两个肾盂,输尿管不重复。肾窦回声分不连接的两部分,无肾盂积水及输尿管扩张,肾大小形态正常。 (二)、肾囊肿:积水型重复肾酷似囊肿,但重复肾积水时不规则与输尿管相通。 对某些复杂畸形和有合并症时显示有难度。输尿管积水可超声导向造影。 (重复肾) 六、分叶肾 [病理与临床表现] 分叶肾是一种肾脏发育异常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,肾组织内层的肾实质包绕集合系统,使肾脏呈分叶状,叶间凹陷,肾表面凹凸不平。出生后一年肾皮质继续生长而逐渐消失,而一部分人发生变异,成人后仍呈分叶状,形成分叶肾。肾表面形态异常,不影响其内部结构,多无临床症状和病理意义。 [超声表现] 肾轮廓凹凸不平,可出现切迹或部分增大隆起,内部结构正常,肾皮质、肾锥体、肾窦回声均正常,肾血流分布正常。 [鉴别诊断] 应与肾局部肿瘤鉴别。 (分叶肾) 七、多囊肾 [病理与临床表现] 多囊肾有两种类型,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(婴儿型)多囊肾,发病于婴儿期,临床较罕见。主要表现肾功能不全,多出生后或婴幼儿期死亡。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(成年型)多囊肾,常于青中年时期被发现,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。主要表现腹部包块、腹痛、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,多40—60岁出现。 [超声表现] 1、双肾显著增大,表面极不规则,常分叶状,双肾可不完全对称。 2、肾内多个无回声,大小不等,互不相通,囊肿以外肾组织回声增高。 3、肾窦挤压变形,肾窦回声较弥散,甚至显不清。 4、婴儿型多囊肾,因囊肿极小不被显示,仅表现肾体积增大,实质回声弥漫性增高。 5、常伴肝、脾、胰腺、卵巢等多囊性病变。 [鉴别诊断] (一)、多发性单纯性肾囊肿为 多个囊肿单独存在,囊肿以外为正常肾组织;肾窦回声完整或仅局部受压;肾增大以局部为主。 (二)、多囊性肾发育不全 好发于新生儿和婴幼儿,以腹部包块就诊。与成年型多囊肾相似,多在儿童期发病,对侧肾回声正常。 (三)、重度肾积水 亦可双侧性,长时间大量积水,实质变薄呈多囊性。 ①单房体积大,各房间差别小; ②房腔数量少,仅限肾盂肾盏腔数; ③各囊腔相互连通,而多囊肾囊肿大小相差悬殊且互不相通。 ④肝肾分界分明,而多囊肾表面高低不平致肝肾界限模糊。 (成人型多囊肾声像图囊肿极多,大小不一) (婴儿型多囊肾标本剖面图肾增大,囊肿多而小,肉眼不能发现) 曹雁老师主编的超声书籍 妇产科超声笔记元 心血管超声笔记元 盆底超声诊断学元 超声操作指南与报告元 阑尾超声诊断学 请联系 1.网店负责人赵总专科治疗白癜风方法白癜风哪里治疗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