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贰叁云学院授权转载! 前言 骶髂螺钉技术的出现,解决了很多骶骨骨盆固定的问题,常规骶髂螺钉固定术的操作是在C臂X线机透视监视及引导下进行的。今天,就来了解一下骨盆骨折经皮微创技术中的骶髂螺钉固定的手术技巧。 手术适应证 适用于骶髂关节脱位、骶骨骨折。 骶骨畸形、过于肥胖是相对禁忌证。 螺钉通道 骶髂关节螺钉必须沿着S1椎弓根进入S1椎体,S1椎弓根截面积约为1~1.5cm2,由内上方轻度斜向外下方: ▲骶骨翼斜坡后方、S1神经根管前方的S1椎弓根是螺钉置入的安全区 螺钉通道的前方界限:在侧位可以清楚地观察到,突出在椎弓根前方的是骶骨岬,而两侧的骶骨翼是位于骶骨岬和骶髂关节之间的凹陷,斜坡由骶骨岬上缘构成,在此走行的有L5神经根、输尿管、髂内血管,通常情况下髂骨皮质密度线与斜坡共面,因此前方界限为ICD线。 螺钉通道的后方界限:S1神经根管和骶孔的上半由S1椎弓根和椎体的下半构成,其角度指向外、下,当螺钉位于S1椎体的下半部时,如果偏向椎体的后方,会损伤走在神经根管内的S1神经,因此钉尖必须位于S1椎体的前部。 ▲在CT三维重建上显示的S1、S2椎弓根形态及S1神经根管,可见S1神经根管自内上走行向外下,其上部由S1椎体和S1椎弓根下部构成; S1椎体两枚螺钉的置入方法:放置一枚螺钉时,应该位于白色区域的中央。如果放置两枚螺钉,上方螺钉应位于椎体的中部,下方螺钉必须偏前放置。 ▲骶骨矢状截面,白色部分标识的区域为安全区:放置一枚螺钉时,应该位于白色区域的中央。如果放置两枚螺钉,上方螺钉应位于椎体的中部,下方螺钉必须偏前放置; 术前应行CT扫描,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骶骨畸形,部分患者骶骨翼呈波浪形凹陷,此时ICD线与髂骨翼的共面性破坏,需要螺钉的方向更加前倾。 进针点位置:做一与髂骨后缘平行的直线,距离髂后上棘1.5cm的距离,在该线段中点两侧即是进针点。 ▲对于骶骨翼存在凹陷的患者,应该用CT评估螺钉进入的安全通道:S1螺钉进入的安全通道,角度更偏向前方(A);S2螺钉进入的安全通道(B);进针点位置:做一与髂骨后缘平行的直线,距离髂后上棘1.5cm的距离,在该线段中点两侧即是进针点(C) 体位及术前准备 麻醉:全身麻醉。 体位:平卧位,将一软垫置于腰骶部中线位置,以便骨盆的后方操作。 术中透视:C形臂置于术者的对侧,即患侧骨盆的对侧,投照入口、出口和侧位影像;必须强调透视影像的质量,骶骨的解剖结构必须清晰可视,否则不能手术。 消毒范围:下腹部、骨盆周围、会阴区,以及患肢消毒,铺无菌手术单。 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复位注意事项: 在置钉之前必须获得良好的复位,特别是对于经骶孔的骨折,要求解剖复位,否则骶神经卡在骨折之间会造成医源性神经伤,如果闭合复位失败,则改为切开复位不要心存侥幸。 复位技巧 前环的解剖复位与固定,利于后环复位。如耻骨联合分离,解剖复位钢板固定后,后环往往会自动复位。 患侧下肢牵引可校正半骨盆头向移位,屈髋牵引,随后内收或外展,可对旋转的骨块进行复位。 在髂嵴或髂前上棘上打入Schanz钉会帮助复位,可提拉、上下旋转、内外翻转,完成前后、旋转等移位的校正。 应用大的牵开器,通过健侧骨盆协助复位。 圆头顶棒有助于闭合骨折间隙。 克氏针临时固定能很好地维持复位。 固定:经皮置入7.3mm的空心钉。 将C形臂置于侧位,透视下导针的尖端与S1椎体重叠,标记皮肤入钉点。也可选择股骨长轴线与经过髂前上棘的垂线相交的后上限,作为入钉点。 导针刺皮直达髂骨外板,导针的方向与C形臂投照的方向一致。透视下调整导针与目标区域重叠,锤击敲入髂骨外板。 旋转C形臂观察入口位、出口位导针的方向,并在影像监视下继续进针。当导针尖部接近S1骶孔的上方时,再一次投照标准的侧位像,导针的尖部正好位于骶1椎体的中央,继续在入口位和出口位的监视下进针,直至中线。 A:侧位C形臂投照角度:标准的侧位应观察到双侧坐骨大切迹重合,双侧的ICD线重合清晰可见; B:侧位是透视所见X线片,图中分别置入了两枚导针分别自S1、S2椎弓根至S1、S2椎体; C:入口位C形臂投照角度:大约与患者呈50°; D:根据透视的Ⅹ线表现仔细调整透视角度,使S1、S2椎体前缘重合,在该位置可以观察髂骨翼是否存在凹陷畸形,以及进针过程中导针是否突出髂骨翼前方皮质; 要求导针尖端正好打入骶骨体内,不能经过骶孔,不能进入骶骨岬,不能进入骶管,也不能突破上终板进入L5-S1椎间隙内。理想的导针位置应该是恰好位于骶1上终板的下方,此处骨骼质量最好。 导针在行进的过程中会突破三层骨皮质,即髂骨外板、骶髂关节的髂骨侧和骶骨侧,如果在行进中有遇到第四个抵抗,说明针尖抵触皮质骨,可能进针方向有误,必须停止进针,在入口位、出口位及侧位透视下确定导针位置正确。 A:出口位C形臂投照角度:大约与患者呈45°; B:在出口位可以观察进针是否超出髂骨翼上缘以及螺钉末端是否穿入L5、S1椎间盘; C:患者置入S1、S2两枚螺钉的切口及导针; 测量深度,沿导针拧入7.3mm的空心钉。该螺钉为自攻型设计一般不需要钻孔。 ▲通过导针拧入7.3mm螺钉时,监测骶髂关节复位和加压情况 骶髂关节、骶骨翼的骨折可以选择半螺纹以便完成加压。经骶孔的骶骨骨折,选择全螺纹钉,维持骨折的位置,防止加压过程中造成神经损伤。 如果需要置入两枚螺钉固定,下方的螺钉必须在S1椎体的前1/3。防止损伤S1神经。 骶髂关节螺钉始于髂骨的后侧和尾侧,垂直于骶髂关节面向头侧和前侧置钉。此置钉方法能够避免损伤骶髂关节的软骨面。固定骶骨骨折的螺钉通常水平放置,通过骶髂关节面,螺钉较长。 ▲针对骶髂关节脱位、骶骨骨折,该螺钉置入方向稍有不同,骶髂关节螺钉始于髂骨的后侧和尾侧,垂直于骶髂关节面向头侧和前侧置钉:固定骶骨骨折的螺钉通常水平放置,通过骶髂关节面,螺钉较长。 A:出口位观察,患者右侧为全螺纹骶骨拉力螺钉;左侧为半螺纹骶髂关节拉力螺钉;B:入口位观察 术后处理 术后2周、6周、12周分别门诊复查。 术后6周允许病人辅助下部分负重行走,3个月完全负重行走,一般在6个月可恢复工作。 ◆◆◆◆◆ 声明:本文转载源于“医贰叁云学院”,转载请获该平台授权! 征稿启示 骨视新野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