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小婷半清 《饥饿的女儿》出版于年,是华人女作家虹影的长篇自传体小说。 这部小说围绕着“饥饿”展开,不管是身体的饥饿,还是情感的饥饿,作者都在幼年时期一一经历。通过坦率朴实的文字,作家虹影把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变成故事,毫无保留地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在读者面前。 她曾公开表示,《饥饿的女儿》就是%的自传体小说,主角就是她自己。 这也说明虹影间接承认了自己“私生女”的身份,也承认了自己在青春期为爱疯狂的旧事,更让读者动容的是,她和自己的母亲之间生疏又紧密的爱。 正如这本书的推荐语那样:你的身世,你千万不要透露给任何人。不然你以后一生会吃大苦,会受到许多委屈。 1.童年缺爱的人,一生都在寻找爱 书中的女主人公“六六”,也就是作者本人虹影,从童年开始,她就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很怪异。 家里人口多,房子又小又狭窄,父母挣的都是辛苦钱,母亲就是靠卖体力支撑着这个家。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,她根本没得到母亲的任何宠爱,而父亲对她的态度也让她不自在,好像她是家里多余的孩子,在这本就狭窄的空间里,她找不到任何一点归属。 父亲总是忧心忡忡地看着她,时不时再叹口气,而母亲则是恶狠狠地盯着她,对她管束极其严格。 不仅是父母,就连周边的邻居,看她的眼神也是怪怪的,她没有一个朋友,可以说,谁都不愿意跟她玩。 她始终弄不懂,为什么她如此孤立无援,如此遭受轻视。 直到她18岁那年,她才知道自己竟然是母亲与情人的“私生女”。 为什么姐姐哥哥们对她说话的时候,会阴阳怪气; 为什么父亲可以对其他孩子大发脾气,却从没有对她大吼过一次; 为什么母亲对她时而柔情,时而厌恶。 原来,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,她的存在时时刻刻提醒着父母那段破碎的过往。 她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她没有朋友,为什么邻居看她的眼神总是不善。 内心无比孤寂的她,把所有感情都寄托在自己的历史老师身上。因为在她看来,只有历史老师愿意跟她说话,也愿意听她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。 她就这样陷入了与历史老师爱的漩涡。 能与历史老师见一面,已经成为她每天去上学的动力,她也会找一些理由,坐在他的办公室里,哪怕一句话不说,也内心欢喜。 那时候的她还不知道,她自己为何钟情于历史老师,不过是把自己缺失的父爱转移到一个类似父亲的人身上,却误以为是爱情。 直到有一天,她完完整整把自己交付给历史老师,丝毫不犹豫,也不后悔。 可当她一个人躺在冰冷的手术室,拿掉自己腹中的爱情之果时,才明白自己幻想中惊世骇俗的爱情,在历史老师眼中,不过是一场世俗的男女之欢。 而虹影本人,此后多年,现实中一样嫁给了一位能当她父亲的男人,婚姻生活可谓几经坎坷,夫妻感情也一样千疮百孔,可她却忍受这样的婚姻很多年,都不舍得离开。 这种宁愿忍受摧残,都不愿离开的自我折磨的心理,不过是童年时期缺爱的映射,她太依赖某一个人了,也太害怕独自一个人了。 所以,一个女孩,如果在童年时期得不到善待,得不到父母完整的爱,那么成年以后,很容易遭遇到渣男的摧残,也很容易掉进不幸的婚姻,因为她根本没见过幸福的模样。 2.亲情,剪不断理还乱 在《饥饿的女儿》一书中,虹影与母亲的关系很别扭,疏远中透着亲近,亲近中带着距离。 虹影18岁生日那天,母亲带她去见了一个男人,她的生父,她到那时才知道,原来她是母亲和另一个男子婚外情所生的孩子。 大饥荒年代,她的养父在外地生病住院,母亲一个人独自养活五个孩子,生活艰辛可想而知。母亲身边出现一个年轻小伙子,经常帮助他们这个摇摇欲坠的家,日子久了,他们之间生出了男女情意。 后来,母亲怀孕了,就是虹影。 可想而知,她的养父回到家里,看着扛着大肚子的妻子,自然明白了一切,可养父还是怀有仁慈之心,觉得孩子没错,不能伤害一条性命。 医院做手术打掉她,可每次都没成功,最后,还是生下了她。 而且,有好事的邻居把这件事捅到了居委会那里,闹得满城风雨,甚至还闹到法庭上。 左右为难的母亲不知如何选择,如果带着虹影去和情人一起生活,舍不下已有的五个孩子;如果留在现在的家里,就意味着不能在和那个男人见面,连女儿也不能和亲生父亲相认。 最后,经过协商,生父每个月给抚养费,在18岁之前他们不能相认,虹影和母亲依然生活在养父家里。 也许是为了家庭更和睦,母亲几次把虹影送人,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,她依然生活在这个家里。 可她的幼年记忆里,模糊记得自己被送到陌生的地方,这也是她内心深处一直没有安全感的原因。 养父心地纯善,可对待这个孩子,他心里肯定也是五味杂陈,因为她的存在,一直提醒着他妻子对自己的不忠。 在这样的背景下,虹影磕磕绊绊地长大成人。 从她童年开始,她就习惯了周围人对她不屑的目光,也习惯了父母对她忽冷忽热的关爱,她内心深处,对母亲或许有着很复杂的情感,无法言说。 直到很多年后,在她另一本小说《好儿女花》中才重新理解母亲的难处,体谅了她的左右为难。 可以说,《饥饿的女儿》是作者与自己的和解,而《好儿女花》则是作者与母亲的和解。 3.生命所有苦,都要靠自渡 虹影在18岁生日的时候,知道了自己不那么光彩的身世,也和生父见了面。虽然生父处处表现得对她很亲,但虹影内心却不再有涟漪,这所谓的父爱,对她来说,已经太迟了。 之后,她远离了故土,独自一人去外地流浪。 也许是从小丰富的情感让她天赋异禀,也许是她一直无处安放的心找到了归属,文学成为了她的救赎。 她最初写诗歌,很快就小有名气,后来写小说,她在文字的书写中渐渐治愈了自己千疮百孔的心。 只是,在她的情感之路上,她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去自救,她与一位大自己将近20岁的男人闪婚,经历了一段漫长又坎坷的婚姻,后来离婚,她才彻底从“恋父”情怀中走出来。 虹影对自己内心的恋父情节做过开解:我在历史老师身上寻找的,实际上不是一个情人或者一个丈夫,我是在寻找我生命中缺失的父亲,一个情人般的父亲,年龄大到足以安慰我,睿智到能启示我,又亲密得与我平等交流情感,珍爱我,怜惜我,还敢为我受辱挺身而出。 直到年,虹影遇到了现任丈夫,后来又有了女儿,才体会到世间男女真实平淡的幸福。 她说:这一次,我只想找个爱人,而不是父亲。 童年时期的虹影,对父亲这个角色很痴迷,她想像一个正常的女孩,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父亲。 可事与愿违,不管是生父还是养父,都与她有着不可跨越的距离;而历史老师,不过是把她当作一场艳遇,又何曾真的疼惜她呢。 每个人生下来,都要面对很多不可改变的现状,谁能不能改变命运对自己的塑造。 只有与过去的悲伤告别,将自己内心的杂念清空,才能腾出时间和空间,来接纳一个全新成长的自己。 生命所有苦,都要靠自渡。 不管是原生家庭的悲苦,还是成长过程中的阴暗,都不能定义你整个人生,只要你愿意改变,随时都能开启新生。 在人生的长河之中,没有谁都真的拯救你于水火,能将你摆渡过岸的,只能是你自己。 《饥饿的女儿》虹影自传体小说京东好评率%无理由退换¥24.84购买往期精彩: 《平凡的世界》中最接地气的十句话,值得一读再读莫言这9句话,每一句都藏着人生智慧,值得一读路遥《人生》最富哲理的10句话,读完受益匪浅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hophm.com/zzygc/14414.html |